|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什么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通常被称为“**三方协议**”,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正式就业前,经过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共同签署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一、基本定义与性质 - 三方主体:由**毕业生**(乙方)、**用人单位**(甲方)和**高校**(丙方)共同签订。 - 法律性质:属于民事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自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对各方均有约束力,不可随意违约或单方面变更。 - 非劳动合同:它不是《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劳动合同,而是在毕业生正式入职前的过渡性协议。一旦毕业生报到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即自动失效。 二、核心内容 协议书通常包括以下关键信息: 1. 毕业生信息:姓名、专业、学历、联系方式等; 2. 用人单位信息:单位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地址等; 3. 就业信息: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可注明具体金额或结构)、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4. 合同期限与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时长(不得超过6个月); 5. 违约责任:如一方违约,需承担的违约金及解约流程; 6. 其他约定:如户口迁移、档案接收、培训安排等,可通过“备注”栏补充说明。 三、主要作用 - ✅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明确岗位、待遇和入职条件; - ✅ 为用人单位锁定人才:确保毕业生按时报到; - ✅ 为学校管理就业数据:用于编制就业方案、上报就业率、办理派遣手续; - ✅ 办理报到证和档案转移:是开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就业通知书》的核心依据。 四、签订与管理流程 1.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2. 填写就业协议书并由用人单位盖章; 3.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并盖章,协议正式生效; 4. 一式三份或四份,三方各执一份; 5. 毕业生凭协议办理报到、档案转移等手续。 五、注意事项 - 核实用人单位信息:确保单位真实、合法,公章与单位名称一致; - 条款要具体明确:避免模糊表述,尤其是薪酬、岗位、工作地点等; - 违约金要合理:通常建议不超过5000元,过高可协商; - 不随意签约或“托人代签”:影响诚信记录,可能导致无法解约或派遣异常; - 妥善保管协议书:遗失或毁损需按学校规定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