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有何种效力

学校要求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其合法性取决于是否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以下是全面解析:

 

一、学校“要求”签三方协议是否合法?

 

合法的前提是:倡导、指导、服务性质的“要求”

三方协议(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国家为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保障毕业生权益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安排。学校作为签约一方,参与其中具有正当性,其主要作用包括:

 

- 统计就业率,编制派遣计划;

- 协助办理档案、户口、报到证等手续;

- 对用人单位资质进行把关,起到监督与保障作用。

 

因此,**学校鼓励、组织、协助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属于合法合理的履职行为**。

 

但若“强制”签订,则属于违法行为**

若学校出现以下行为,即构成违法:

 

- 将是否签订三方协议与毕业资格、学位证发放、论文通过挂钩;

- 强制学生与特定单位签约,或伪造就业信息“虚假签约”;

- 以行政手段施压,如通报批评、限制离校等。

 

此类行为侵犯了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权,违反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应当签订协议”的自愿原则。多份资料明确指出:强制签三方协议违法,学生有权投诉举报。

 

 

二、三方协议的本质与意义

 

- 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性协议,有效期从签约起至报到入职止。

- 一旦签署,意味着第一份工作基本确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 协议涉及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三方独立又相互关联。

- 解决户籍、档案、社保、公积金等关键问题,对未毕业学生具有保护作用。

 

 三、签三方协议注意事项

 

1. 用人单位名称必须与公章一致,专业名称需与教务处登记一致;

2. 注意试用期规定:私企、外企试用期一般1-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3. 警惕高额违约金:除竞业限制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约定由毕业生承担违约金,力争将违约金控制在5000元以内;

4. 若后续更换工作,可协商解约,部分代理机构可提供人事挂靠服务,避免违约风险。

 

 

四、面对学校施压,如何应对?

 

1. 理性沟通:向辅导员或就业办说明个人就业规划,表达不愿被强制签约的立场;

2. 收集证据:保存通知文件、聊天记录、录音等,以备投诉之需;

3. 依法维权:若沟通无效,可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4. 合理替代方案:如暂未落实工作,可考虑通过正规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毕业生人事代理”,既满足学校统计需求,也保留未来灵活就业空间

总结

 

情况

是否合法

学校引导、服务式“要求”签约

✅ 合法

学校强制签约、与毕业挂钩

❌ 违法

 

你有权选择是否签订三方协议。签约是权利,不是义务;配合是情分,拒绝是权利。面对不合理要求,请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513142825.png

取消
  • 首页
  • 就业协议
  • 实习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