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三方协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就业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一份法律文件,用于明确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就业三方协议具体包括的主要内容:


1. 毕业生情况及意见

    - 基本情况:包括毕业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专业、学历、学制、毕业时间、联系方式等。

    - 应聘意见: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应聘意见和选择。

2. 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

    - 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等。

    - 工作详情: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性质等。

    - 薪酬福利:包括试用期和转正后的工资待遇、福利、补贴、奖金等。

    - 社会保险与公积金:明确用人单位是否为毕业生缴纳五险一金,以及缴纳的比例和基数。

    - 户口与档案:关于毕业生户口迁移和档案转寄的详细信息,包括迁移地址和接收单位等。

    - 工作期限与试用期:明确工作合同期限和试用期的时长。

    - 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接收意见和条件。

3. 学校意见

    - 学校信息:包括学校的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 院(系、所)意见:毕业生所在院(系、所)对毕业生的推荐意见。

    - 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意见: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协议内容的审核意见和盖章确认。

4. 其他约定事项

    - 备注条款: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如休假、特殊福利等。

    - 违约责任: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

    - 协议生效与终止:明确协议的生效条件和终止条件,通常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后终止。

5. 附加条款

    - 保密协议:如果涉及保密内容,可能会有专门的保密条款。

    - 竞业限制:对于某些特定职位,可能会有竞业限制的条款。


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毕业生可以确保自己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可以提前锁定人才,学校则可以通过此协议统计就业率并协助办理毕业生的相关手续。需要注意的是,三方协议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其主要作用是确立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正式的劳动关系需在毕业生报到后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确立。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513142825.png

取消
  • 首页
  • 就业协议
  • 实习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