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签了意味着什么还是应届生吗,三方协议签了后就不是应届生了吗
签订三方协议后仍然保持应届生身份。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三方协议的定义与作用
- 定义: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毕业生就业意向达成的一种书面约定。
- 作用:明确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同时帮助学校统计就业率。
对应届生身份的影响
- 不影响应届生身份:签订三方协议并不代表毕业生已经就业或与用人单位建立了正式的劳动关系。因此,签署三方协议并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
- 应届生身份的界定:应届生身份主要取决于毕业时间是否在当年或择业期内。通常,毕业当年及之后的两年内都算作择业期。在此期间,只要毕业生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且个人档案仍保管于就读院校或当地人才服务中心,就依然具备应届生身份。
特殊情况
- 正式劳动合同与社保:如果毕业生在签订三方协议后,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并缴纳了社保,那么应届生身份将不再保留。
- 协议解除: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解除三方协议,如用人单位毁约或毕业生自身升学等,且未实际到用人单位就业,仍可能被视为应届生。
总结
- 签订三方协议并不意味着毕业生失去应届生身份。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未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未缴纳社保,应届生身份依然有效。
- 毕业生在签订三方协议时应谨慎对待,确保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条款,避免因盲目签约或虚假签约而影响后续的就业和考试。
因此,签署三方协议并不会使应届生失去其身份,只要毕业生在择业期内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没有缴纳社保,其应届生身份就依然有效。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