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高校就业协议书怎么办理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及高校就业协议书办理指南
在毕业季,就业协议书成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就业关系的重要文件。它不仅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为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提供了保障。本文将详细介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以及高校就业协议书的办理方法。
一、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
1. 准备工作
- 收集信息:毕业生需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包括招聘网站、招聘会、校园招聘渠道等,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要求和发展前景。同时,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特长和职业目标,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 制作求职材料: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精心编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求职信要突出个人优势和对岗位的热情,简历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并根据不同岗位进行个性化调整。
2. 提交申请与面试考核
- 递交申请材料:将制作好的求职信和简历发送至用人单位指定的邮箱或邮寄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 面试准备与考核:若通过初步筛选,毕业生将接到面试通知。此时,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业务和产品,准备面试常见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模拟面试。面试过程中,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同时可能还需要参加笔试、技能测试等其他形式的考核。
3. 签订就业协议书
- 收到录用通知:如果毕业生在面试和考核中表现优秀,用人单位会发出录用通知。毕业生在收到录用通知后,应与用人单位就薪资、福利等进行协商,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
- 填写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到学院就业办领取本人编号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毕业生需认真如实填写基本情况及应聘意见,并签名。用人单位填写甲方基本内容,其中档案接收一栏必须完整填写。如为“录用”,录用单位必须具有人事权单位,无独立人事权的用人单位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档案接收单位为有人事权单位。
- 学校审核盖章: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本人将“就业协议书”交至学校院系,由学校院系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纳入就业计划派遣。然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本人将“就业协议书”交至学校学生处就业指导科,由就业指导科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 协议生效与留存:毕业生、用人单位各留一份,学校留两份(其中一份交至学校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约后即生效,无特殊情况,双方不可随意更改。
二、高校就业协议书的办理方法
1. 领取就业协议书
- 毕业生到所在学院(系)领取就业协议书。一般来说,就业协议书是编号的,每人只能有一份,翻版及复印均无效,毕业生应妥善保管。
2. 填写与审核
-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双方共同填写就业协议书的各项内容。毕业生如实填写乙方基本情况栏目,学号、专业名称等各项内容要与毕业生推荐表一致。用人单位填写甲方基本内容,包括单位信息、岗位信息、薪酬待遇等。填写完成后,双方需对协议内容进行逐项协商确认,确保内容无误。各学院(系)收到用人单位寄来的或毕业生上报的就业协议书或有效接收函后,由各学院(系)毕业年级主任或辅导员进行审核,并就协议条款、诚信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3. 盖章与备案
- 用人单位在甲方处签字盖章,学校招聘会现场签约,用人单位代表签字后,即可视为单位盖章。然后,各学院(系)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加盖毕业生就业专用章,同时登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协议手续齐全后,就业协议书学校联(蓝联)和接收函由各学院(系)暂时保存。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审核接收各学院(系)的就业数据,形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以后无特殊情况,各学院(系)无修改数据权限。派遣前学校集中审核各学院(系)上交就业协议书及各种接收证明。毕业生签约和接收审批手续齐全后,列入学校建议就业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办理派遣手续,毕业生方可离校。
4. 特殊情况处理
- 对于到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江苏省属企业等地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办理毕业生接收审批手续。就业协议书经各学院(系)盖章后还需就业单位和本人进一步完善接收审批手续。
- 若毕业生录用为公务员和选调生,则不必签订就业协议书,以文件或接收函作为派遣依据。
三、注意事项
1.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前,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特别是关于劳动期限、违约金、试用期待遇及转正后的薪资待遇等条款,如有疑问或异议,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2. 就业协议书中的档案转寄地址、单位、邮编应填写清楚、翔实,以免档案误投,损害毕业生自身利益。
3. 毕业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签订就业协议书,不得越级或跳级实施,否则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4. 在签订就业协议书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纠纷,毕业生可及时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部门咨询和寻求帮助。
总之,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发展。毕业生应认真对待,了解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目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