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132-8243-719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毕业就业 >>就业协议书 >> 什么是就业协议书,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什么
业务咨询办理
更多

Q Q:496743653

邮箱:fosiw@qq.com

实习挂靠、实习证明、三方协议

线上实习、实习简历、实习报告

1733641578752484.png

详细内容

什么是就业协议书,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什么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什么

——一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的权威解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与学校三方共同签订的书面协议,旨在明确三方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规范就业流程。以下从定义、作用、法律属性及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与性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标准化文件,通常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各持一份)。其签订主体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及高校,是毕业生在校期间落实就业意向的法律凭证。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三方对就业计划达成共识,并为后续的派遣、档案转移、户口迁移等环节提供依据。


二、核心作用与功能


1. 就业计划与派遣依据:学校依据协议书编制毕业生就业派遣方案,毕业生凭此办理报到证、档案转接及户口迁移手续。

2. 权利义务初步约定:明确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的基本条件(如岗位、工作地点、薪酬约定等),用人单位的接收意愿,以及学校的推荐与监督责任。

3. 违约责任约束: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约需按约定承担后果,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保障各方诚信履约。

4. 衔接劳动合同桥梁:协议书常作为后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基础,预先约定关键条款(如薪资、福利),避免权益纠纷。


三、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 签订阶段不同:协议书在校期间签订,劳动合同在毕业生入职后签订。

2. 主体差异:协议书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劳动合同仅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3. 内容侧重:协议书侧重就业意向框架,劳动合同细化岗位职责、薪酬福利、劳动纪律等具体条款。

4. 法律依据:协议书主要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民法典》约束,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范。


四、签订流程与注意事项


1. 签订流程:毕业生填写个人信息→用人单位盖章确认→学校就业部门审核签章→上报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备案。

2. 关键细节:

    - 确认用人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避免无效协议。

    - 明确薪酬、试用期、违约金等条款,违约金不得超过法定上限(通常≤5000元)。

    - 将口头承诺(如住房补贴、休假福利)写入“备注”栏,增强约束力。

    - 谨防学校强迫签订虚假协议,维护自主择业权。


五、法律效力与违约处理

协议书一经三方签章即生效,违约方需按约定赔偿,并承担以下后果:


- 用人单位:重新招聘成本增加,影响校招合作关系;

- 毕业生:影响个人诚信记录,学校可能限制新协议发放,延误就业进程;

- 学校:声誉受损,影响整体就业率与用人单位信任。

因此,毕业生需审慎选择,避免随意违约。若确需解约,须取得原单位书面退函、支付违约金,并完成学校解约手续后方能重新签约。


六、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

协议书受《劳动法》《民法典》《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规章保护,强调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毕业生如遇权益侵害,可向学校就业部门、劳动监察机构或法律途径维权。


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迈向职场的第一份法律契约,承载着个人职业起点、用人单位人才引进与高校就业管理的三重责任。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其性质与条款,理性签约、诚信履约,以此保障自身权益,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资料: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劳动法律法规相关条款及权威就业指导文件。


微信图片_20250513142825.png

  • 电话直呼

    • 13282437190
    • Q496743653 :
  • 扫一扫,微信咨询:bisuwan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