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132-8243-719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就业协议 >>三方协议咨询 >> 签三方后入职再辞职,还要付违约金吗
业务咨询办理
更多

Q Q:496743653

邮箱:fosiw@qq.com

实习挂靠、实习证明、三方协议

线上实习、实习简历、实习报告

1733641578752484.png

详细内容

签三方后入职再辞职,还要付违约金吗

 签三方后入职再辞职,还要付违约金吗


 一、企事业单位与工作岗位对违约金的相关规定


 1.1 企事业单位招聘要求中的违约金条款


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违约金条款较为常见。一些提供户口指标的单位,常会要求员工签订长期服务协议,若提前离职,需支付违约金,如某银行为员工解决户口后,要求员工再签五年服务协议,违约则赔20万。还有些单位在员工接受特殊培训或福利待遇后,会设定服务期,若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需支付违约金。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在招聘时也可能有类似条款,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若提前离职,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退还安家费等。总体而言,违约金的设定往往与单位提供的特殊待遇或资源挂钩,旨在保障单位的利益,减少人才流失风险。


 1.2 工作岗位招聘角度下的违约金考量


工作岗位的特性对违约金设定影响显著。技术密集型岗位,如研发类工作,因员工掌握核心技术,单位常会设定较高违约金以防止技术外泄和人才流失。关键管理岗位的员工,熟知公司运营机密,离职可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影响,违约金也相对较高。而一些普通操作性岗位,如基础行政工作,员工可替代性强,违约金则较低或不予设定。不同岗位违约金差异明显,高端岗位因对单位价值大、人才培养成本高,违约金数额和条件更为严格,普通岗位则相对宽松,这体现了单位根据岗位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对员工离职成本的不同把控。


 二、劳动者辞职权的法律规定及后果


 2.1 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依据法律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经过一定期限后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则需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若未按此程序,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不过,这种赔偿责任需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实际损失存在,且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2.2 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制度


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情形时,劳动者有权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还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劳动者错误判断用人单位的违法情形,误以为可即时解除而解除劳动合同,可能要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赔偿。


 三、签三方后入职再辞职的违约金问题分析


 3.1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为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它主要解决应届生就业时的户籍、档案等问题,有效期从签约起至毕业生到单位报到为止。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受《劳动法》和《合同法》保护。三方协议是民事法律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关系,两者不可替代。三方协议中可约定违约金,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定保障,若毕业生因个人原因违约,可能需支付违约金。但三方协议签订后,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签订劳动合同后,三方协议终止,违约金的约定也转移到劳动合同中,若之后辞职,是否支付违约金则依据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来判断。


 3.2 入职后辞职违约金的判定依据


入职后辞职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主要依据劳动合同的具体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向劳动者主张违约金:一是服务期约定,若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需支付违约金;二是竞业限制约定,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也要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如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情形,劳动者可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违约金。若劳动者因个人原因在合同期内辞职,且未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约定,一般也不需支付违约金,但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具体金额需根据实际损失情况确定。


 四、实际案例与解决建议


 4.1 实际案例分析


鲁志峰是某公司的HR,今年5月与应届生小张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10000元,7月小张凭就业报到证到公司报到,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小张发现岗位与职业规划不符,提出辞职。公司认为小张浪费了招聘指标,要求按协议支付违约金。小张认为工作与预期不符,自己不应支付违约金,双方产生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若小张未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约定,一般不需支付违约金,但若给公司造成损失,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案例反映出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衔接中,违约金问题的复杂性,也提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谨慎对待签约与解约事宜。


 4.2 解决建议与预防措施


对于劳动者而言,签约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及岗位情况,明确自身职业规划,避免盲目签约;签约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违约金相关约定,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入职后若需辞职,应提前与用人单位沟通,尽量协商解决。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时应如实介绍岗位情况,避免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签订协议时,违约金设定要合理合法,避免过高或过低;入职后,要关注员工发展,及时解决员工问题,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减少员工因不满而辞职的情况。双方都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违约金问题,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微信图片_20250513142825.png

  • 电话直呼

    • 13282437190
    • Q496743653 :
  • 扫一扫,微信咨询:bisuwan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