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132-8243-719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咨询 >> 签了就业协议,还能算“应届生”吗
业务咨询办理
更多

Q Q:496743653

邮箱:fosiw@qq.com

实习挂靠、实习证明、三方协议

线上实习、实习简历、实习报告

1733641578752484.png

详细内容

签了就业协议,还能算“应届生”吗

签了就业协议,还能算“应届生”吗?——一份面向2025届毕业生的身份认定全指南  


一、问题的缘起:为什么“应届生”三个字如此重要  

“应届生”不仅是一个时间标签,更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通行证。它意味着:  

1. 可以参加只面向应届生的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考试;  

2. 可以投递95%以上的校招岗位,而社会招聘往往要求“三年以上经验”;  

3. 可以享受人才落户、租房补贴、创业补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等一揽子政策红利。  

一旦失去“应届生”身份,上述通道几乎同时关闭。于是,当辅导员把三方协议发到手里,当心仪企业催着“先把三方签了占坑”,大家最焦虑的就是:落笔的那一刻,我是不是就不再是“应届生”了?


二、政策迷宫:国家层面到底怎么认定“应届生”  

1. 官方定义  

教育部、人社部历年文件的核心表述可概括为一句话: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为二年,部分地方延长至三年),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或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拆解关键词:  

- “未建立劳动关系”=未签劳动合同;  

- “未缴纳社会保险”=无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险记录;  

- “档案留校或留人才中心”=可查证。  

只要同时满足,国家系统即视为应届生。  


2. 地方与部门的“土政策”  

国家只给框架,各招录单位可细化。以2025年国考为例,公告明确:2023、2024、2025届“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都算应届生;但北京市2025年选调生则要求“须为2025年1月至7月之间取得毕业证,且须未签订三方、未缴纳社保”。因此:  

- 报考中央机关=基本按国标;  

- 报考北京、上海、广东等热门城市=必须看补充规定。  


三、三方协议的真面目:它真的不是劳动合同  

1. 法律性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民事预约合同,受《民法典》约束,不受《劳动法》约束。核心作用只有两点:  

- 学校据此为你开具报到证、转递档案;  

- 单位凭报到证为你办理落户、接收档案。  

它既不要求你必须去上班,也不要求你缴纳社保,因此不会导致“已就业”。  


2. 常见误区  

误区一:签了学信网就显示“已就业”。  

真实情况是学信网的“就业状态”字段由学校就业办统一导入,是否标注“已就业”取决于学校是否依据三方协议批量上传。大多数高校只在学生正式派遣后才上传,因此签了仍显示“应届”。  

误区二:三方协议上有“违约金”=劳动合同。  

违约金条款只是民事约定,并非劳动法意义上的“服务期违约金”。  


四、实操场景:签了三方后,哪些行为会真正“杀死”应届生身份  

1. 拿着报到证去单位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  

2. 单位为你缴纳社保(哪怕只缴了一个月)——社保系统全国联网,立即留痕;  

3. 档案由“学生档案”转成“职工档案”——人才中心在档案封面盖“就业”章。  

只要避开这三件事,你的“应届生”外壳就完好无损。  


五、风险地图:不同选择的身份走向  

情景A:签三方→毕业前考上公务员→持《录用通知书》与原单位解约→学校改派→仍是应届生。  

情景B:签三方→毕业后去报到→签劳动合同→缴社保→次年辞职→虽在择业期内,但已丧失应届生身份(国考部分岗位仍可按“往届生”报考,但选调、人才补贴等不再享受)。  

情景C:签三方→毕业后不去报到→不缴社保→档案保留在学校或人才中心→两年内随时以应届生身份报考。  

唯一代价:可能需要支付三方协议约定的违约金。  


六、如何优雅地“骑驴找马”——保留身份的操作清单  

1. 签三方前  

- 在备注栏手写“如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研究生录取,本协议自动解除,不承担违约责任”;  

- 约定违约金不超过一个月工资(教育部示范文本已建议上限5000元)。  

2. 毕业当年  

- 暂不办理报到,向学校申请“延缓派遣”,档案继续留校;  

- 若单位催促报到,可与学校、单位协商“人事代理”——档案留人才中心,但暂不签劳动合同。  

3. 备考阶段  

- 每月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和“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核查是否被“误参保”;  

-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单位HR及社保局申诉撤回。  

4. 毁约流程  

- 取得新录用单位接收函→原单位出具解约函→学校就业办领取新三方→教育厅改派。  


七、常见Q&A  

Q1:灵活就业协议、就业意向书、网签平台点击“确认就业”会影响身份吗?  

A:不会。它们本质上都是统计就业率用的,与社保、劳动合同无关。  

Q2:实习期公司给缴了意外险,算社保吗?  

A:商业险不算,必须五险之一才算。  

Q3:本科毕业后读研,研究生毕业还算应届生吗?  

A:算。研究生是新的培养周期,与本科阶段互不干扰。  

Q4:签三方后去国外读研,档案留校,两年后回国找工作,还能算应届生吗?  

A:理论上仍处择业期,但部分单位要求“须为当年毕业”,需具体咨询。  


八、给2025届的六条行动建议  

1. 把“应届生”视为战略资源,任何落笔都先拍照存档;  

2. 三方协议可以签,但务必加“录取免责条款”;  

3. 毕业前尽量不缴社保,哪怕单位承诺“先缴后补”;  

4. 档案去向优先顺序:留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生源地人才中心;  

5. 关注目标城市人社局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落户、补贴细则;  

6. 一旦毁约,保留所有书面、微信、邮件证据,防止被恶意索赔。  


九、结语  

“应届生”身份就像一张限时船票,可以让你登上体制、名企、大城市的“头等舱”。签三方协议只是“预订座位”,真正检票上船的是“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只要记住这条底线,你就能在毕业季的惊涛骇浪里,既拿到保底offer,又不错过更理想的那艘船。


微信图片_20250513142825.png

  • 电话直呼

    • 13282437190
    • Q496743653 :
  • 扫一扫,微信咨询:bisuwan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