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协议书是什么,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就业协议书,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各高校发放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它是在毕业生正式入职、建立劳动关系前,基于双向选择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一、就业协议书的核心作用 1. 确立就业意向的法律凭证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就业去向达成一致的正式书面证明,标志着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基本确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三方均需遵守。 2. 办理就业派遣和档案转移的依据 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并据此进行档案转递、户口迁移(如涉及)等手续。没有协议书,档案和户籍可能无法顺利转至用人单位所在地。 3. 用人单位办理用人手续的重要材料 用人单位凭就业协议书申请用人指标、落户指标(如城市落户审批)、编制登记等,是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必要文件之一。 4. 学校统计就业率与开展就业管理的基础 高校通过签约的就业协议书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率,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专业建设调整的重要依据。 5. 保障三方权益,明确责任义务 - 对毕业生:保障工作机会,避免用人单位随意毁约; - 对用人单位:确保毕业生按时报到,防止放鸽子; - 对学校:履行就业指导与管理职责,发挥协调与监督作用。 6. 为后续签订劳动合同做准备 就业协议书是劳动关系建立前的过渡性协议,毕业生到岗后应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此时就业协议自动终止。 二、重要提醒 - 就业协议 ≠ 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属于民事协议,适用于《民法典》;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护,具有更强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功能。 - 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 任何一方无故不履行协议(如毕业生拒不到岗、单位拒收),可能需支付违约金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且可能影响个人诚信记录。 - 每位毕业生通常仅一份 协议书实行编号管理,一人一码,遗失或毁约需按规定流程申请补发或解约。 - 注意签订流程 一般流程为:用人单位签字盖章 → 毕业生签字 →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盖章备案 → 三方各执一份。 总结:就业协议书是连接校园与职场的“桥梁”,不仅关乎个人就业去向的落实,也影响档案、户口、报到证等关键手续的办理。毕业生应认真对待,审慎签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为顺利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